名稱: 烏臼 


學名:Sapium   sebiferum (L.) Roxb


別名:烏果樹、蠟油樹、木梓樹、瓊仔樹、卷子樹、木蠟樹、木油樹


科名:大戟科 ( Euphorbiaceae )


種類:落葉大喬木


形態特徵:樹皮灰褐色,有不規則的深縱裂紋,老樹的栓皮層有剝落的現象。


春至初夏(4-7)開花,雌雄同株,總狀花序頂生,花朵單性,花序頂部是雄花,基部是雌花。


葉互生、菱形全綠、葉柄頂端具一對腺體。 11-12月葉色轉紅、黃,2-3月落葉。3月萌發新芽。葉片有毒,不宜在魚塘四周栽培。葉菱狀卵形,長約五至九公分,全緣葉基與葉柄相接觸處有兩腺體,能分泌蜜汁,常見螞蟻在它們附近徘徊,跟螞蟻有共生的現象。


蒴果近球形,具三溝,9-11月成熟,直徑約一公分,初為青綠,成熟時黑色,內藏白色種子三粒。


繁殖方法:播種繁殖


生育分布:烏臼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,在全世界的分布區域甚廣,從溫帶到熱帶都可發現它。而在台灣則常出現在低海拔山區的次生林中,為偏陽性的樹種。


原產地:中國大陸,台灣


用途:1、它是很重要的民俗植物,木材質密硬重,加工後可做家具、 雕 刻、櫥櫃之用。2、種子外面的假種皮可做蠟燭或肥皂原料;種仁可食,還可以搾油作燈油。3、葉可做黑色染料,根皮是中藥材。4、藥用:根皮、樹皮:利水,消積,殺蟲,解毒。葉:拔毒消腫。搗敷癰腫疔瘡,瘡疥,腳癬,濕疹,蛇傷,陰道炎;種子:殺蟲,利水,通便。治疥瘡,濕疹,皮膚皺裂,水腫,便秘;種子油:利尿,通便,殺蟲,解毒,拔毒。5、對二氧化硫、氯化氫抗性強,是工廠綠化的優良樹種。


其他:因烏臼鳥喜食其種子而獲名。


有毒部份:木材、葉片及乳汁


誤有腹痛、腹瀉、頭昏、四肢及口舌麻木、耳鳴、發冷等,皮膚過敏者接觸乳汁會引起紅腫、糜爛等現象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r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