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名稱: 小毛氈苔
學名:Drosera spathulata Lab.
別名:錦地羅、石牡丹、落地金錢
科名:茅膏菜科(Droseraceae)
種類:多年生草本
形態特徵:莖不明顯且很短,上叢生葉子;根細而短,根系不發達,支根較少,不會入土太深。
葉基生,通常互生,有時輪生,倒披針狀匙形,葉片向四方水平展開,如蓮座排列,葉芽最初盤旋狀捲曲,可防止水分蒸散,葉基具白色撕裂狀苞片,葉片上面有會分泌黏稠液體的腺毛。
夏季至秋季時開粉紅色或白色花,花莖細長,頂端捲曲,總狀花序上的花瓣由上往下依序一次開 1~3 朵,萼片及花瓣各為 5 片,雌雄同株;苞片針形,萼 5 裂,具腺毛;5 枚花瓣呈白或紫紅色,倒卵形;雄蕊 5 枚,雌蕊柱頭 2~6 分歧,玫瑰紅;花柱 3。
蒴果長約 0.15 公分,種子黑色、細小,形狀多變。
繁植方法:種子繁殖或行無性生殖,在葉緣長出小苗,利用葉片來繁殖。
栽培方法:溫度15~28℃,半日照忌陽光直射。
原產地:澳洲、日本、東南亞、台灣北部
用途:清熱,解毒,涼血,潤肺
其他:毛氈苔可以活在環境惡劣之處,岩縫、濕壁都可以。小毛氈苔是一種食蟲植物,因此本身葉綠素不明顯,根葉也不明顯,為了取得足夠而且成長必需的氮素,因而演化成捕食小動物的構造,它運用模擬蜜露般的黏液來捕捉小昆蟲,葉緣及葉面都長滿了細密的腺毛,細毛會分泌黏液捕捉小蟲,再以消化液將小蟲分解獲得氮素,當作蛋白質的來源。它紫紅色的花會抽得很高(相對於匍伏的葉子),這是因為防止小蟲在採花蜜時會不小心被小毛氈苔黏到了,厲害吧!小毛氈苔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相當的多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