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稱: 毛地黃


學名:Digitalis purpurea Linn.


別名:洋地黃、指頂花、金鐘、心臟草、毒藥草


科名:玄參科(Scrophulariaceae)


種類:多年生草本


形態特徵:高約 1 公尺,莖直立,少分枝,全株密生短絨毛。


葉粗糙、皺縮,基生葉具長柄,柄翼狀,葉形大,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,長 12~ 25 公分,具不明顯葉緣,先端呈略鋸齒狀,往莖頂尺寸漸小,鈍鋸齒緣,兩面被絨毛;莖生葉柄短或無,長卵形,葉形有由下至上而漸小。


花序總狀,頂生,單邊;萼片 5,不等,深裂至底,無小苞片;花冠二唇化,鐘形,花瓣片 5;二強雄蕊,花藥不相聯,藥室等長。夏季由莖頂端伸出長花穗,並由下端向上順序開放美麗的鐘狀花,萼片 5 裂,裂片卵狀批針形,花冠先端類似唇形,長 5~ 7.5 公分,紫紅色,綠白色,並點綴濃紫色斑點;花期 6~8 月。


蒴果包於花萼內,具喙,胞間開裂。果實為廣卵形,內藏細小種子,數目極多;果熟期 8~10 月。


繁殖方法:播種或分株繁殖冬天地上植株枯萎,但隱藏於地下的根系暫處休眠,待來年春天,再次展現風華。


栽培方法:需要充足的光線,生育適溫約在825 ,需中等肥沃、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,略耐乾旱,較耐寒冷。


原產地:歐洲溫代地區


用途:1.園藝觀賞用:毛地黃支柱高大,花序挺拔,花形優美,色彩明亮。非常適宜花境的背景佈置,或大型花壇的中心材料,若叢植則更為壯觀。盆栽多在溫室進行促成栽培,早春賞花。2.藥用:毛地黃的葉子為重要的藥材。


其他:成分 :洋地黃葉味苦有毒,含20多種同的強心甘元--洋地黃毒甘、羥基洋地黃毒甘元的右他洛甘元與不同的糖縮合而成。


毒性:洋地黃為重要的強心藥,可興奮心肌,增強心肌的收縮力,改善血液循環,或直接抑制心內傳導系統統,使心率減慢,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,對心臟性水腫有顯著利尿消腫作用,但行積蓄作用,用時須注意。由於洋地黃類藥物的治療量與中毒量之間距離很小(一般認為治療劑量約為中毒量的60%,為致死量的1020%)故很容易中毒。


有毒部位:全株有毒


中毒表現:首先在腸胃道引起食欲不振,惡心嘔吐(胃內容物為草綠色)、厭食、流涎、腹痛腹瀉,偶見出血性胃炎及胸骨下疼痛。以成年人較多見。早期的另一徵像是尿少。心臟方面的症狀是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並存或先後出現,如心動過速或過緩,心律改變如過早搏動、二聯律,陣發性心動過速、心室顫動,各級房室傳導阻。心室顫動和心室靜止是最嚴重的心律失常,可直接危及出命。最後發生驚厥、虛脫、昏迷等。


中毒救治:因毛地黃過量服用危及到心律不整因即刻用解毒劑或鞣酸蛋白25 g 。靜脈點滴等,比照心律不整的支持性療法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r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